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廣東廣電網絡電視大屏上線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
為深入貫徹落(luo)實全(quan)國教(jiao)育(yu)大會精神和《教(jiao)育(yu)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加(jia)快推進廣(guang)(guang)東(dong)教(jiao)育(yu)數字(zi)化轉型,建設教(jiao)育(yu)強省,4月10日(ri)上午,由教(jiao)育(yu)部教(jiao)育(yu)技術與資源發展(zhan)中心(xin)和廣(guang)(guang)東(dong)省教(jiao)育(yu)廳(ting)共(gong)同主(zhu)辦、廣(guang)(guang)東(dong)省廣(guang)(guang)播電(dian)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guang)(guang)東(dong)廣(guang)(guang)電(dian)網絡”)協(xie)辦的國家中小學(xue)智慧教(jiao)育(yu)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廣(guang)(guang)東(dong)電(dian)視門戶上線(xian)儀式在(zai)廣(guang)(guang)州舉行。
作為(wei)國家中小(xiao)學智慧教育平(ping)(ping)臺全域應用試點地區之一,廣(guang)(guang)東省圍繞數字化助力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賦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fa)展全面發(fa)力,不斷推動平(ping)(ping)臺深度應用。自4月10日(ri)平(ping)(ping)臺上線(xian)開始,廣(guang)(guang)東萬(wan)千學子(zi),將通過廣(guang)(guang)東廣(guang)(guang)電網絡(luo)電視大屏,共享專(zhuan)業化、精品化、體系化的課(ke)程資(zi)源,與名(ming)師對話,與智者同(tong)行。后續,省內各大運營(ying)商也將逐步上線(xian)平(ping)(ping)臺。
廣(guang)東(dong)推進教育數(shu)字化轉型有“四個基礎”
活動指出,廣東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四個基礎”。一是對數字化需求迫切。廣東有各級各類學校超3.7萬所,在校生超2870萬,是在校生最多的省份,城鄉之間、各個區域、不同學段學生教育需求差異較大,迫切需要高質量、體系化、多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二是新型基礎設施完備。全省中小學實現寬帶接入率100%,超100M(兆)寬帶速率100%;課室多媒體設備配備率超99%。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新升級,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打牢基礎。三是優質文化資源富集。廣東是文化大省、媒體大省、互聯網大省,擁有不可移動文物2.5萬余處,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4800多家;同時,擁有報刊廣電媒體600多家,超大規模互聯網企業38家,有能力、更有意愿持續輸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四是信息技術實力雄厚。廣東擁有全國領先的5G、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擁有眾多信息技術頭部企業,可以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五項舉(ju)措”推進廣東(dong)教育數字化轉型
活動強調,未來,廣東將進一步采取五項舉措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一是加強教育新基建支撐力。強化原有設備的迭代升級與數字化改造,推動教育裝備數字化、情境化、課程化、個性化發展,夯實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基礎條件。同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大力推進鄉村教育數字化,實現鄉村學校專遞課堂校校通、智慧平臺班班連、數字應用人人用。二是提高平臺智能化服務力。加快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全員全流程深度應用,建立“五級貫通”服務體系。同時發揮廣東科技企業密集優勢,積極推進前沿技術賦能教育場景,探索AI+教學、教研、管理的新模式,讓教育教學從大規模、標準化轉向個性化、智能化,讓每一名學生擁有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三是提升教師數字勝任力。大力推進“新強師”工程,引導教師更好地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培養一批勝任數字化轉型的“種子型”骨干教師。同時,搭乘“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的東風,著力吸引一批對大單元、跨學科、數字化轉型學有見地的師范生來粵工作。四是強化優質內容供給力。強化內容建設、突出育人導向,完善“建”與“用”的良性互動機制,推動媒體、文博機構等參與教育教學課程建設,充分調動師生、學校等創作優質內容的積極性,支撐師生自主學習、教師改進教學、家校協同育人,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掌握科學知識、領略文化魅力、塑造健全人格。五是激發灣區合作創新力。對接港澳開展優質課程共享、高端人才培養、教學名師交流、協同教學科研,培育一批教育數字化合作區域、姊妹學校和互助項目,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在交流中繁榮,共同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灣區”標準。
“四點期望”寄語“平(ping)臺(tai)”應用和中小學(xue)人工智(zhi)能教育
活動對“平臺”進一步加強應用推廣和大力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提出了“四點期望”。一是發揮數字技術“助學、助教、助研、助管、助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全過程的教育數字化,成為支撐教育強省建設的先導工程。二是推動優質課程和資源向粵東粵西粵北和偏遠鄉村傾斜,推動城鄉、區域教育數字化、均衡化、一體化發展,成為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的樣板工程。三是堅持“引才”和“育才”并重,夯實人才培養之基,圍繞“五育并舉”持續豐富學習資源,成為實現“百萬英才匯南粵”的基礎工程。四是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師生人工智能素養與創新能力,成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此外(wai),在活(huo)動(dong)現場,教(jiao)育部教(jiao)育技(ji)術與(yu)(yu)(yu)資源(yuan)發(fa)展中(zhong)心和廣(guang)東省(sheng)(sheng)(sheng)教(jiao)育廳(ting)(ting)簽訂了《教(jiao)育部教(jiao)育技(ji)術與(yu)(yu)(yu)資源(yuan)發(fa)展中(zhong)心與(yu)(yu)(yu)廣(guang)東省(sheng)(sheng)(sheng)教(jiao)育廳(ting)(ting)教(jiao)育數(shu)字(zi)化(hua)發(fa)展合(he)作(zuo)(zuo)框架(jia)(jia)協(xie)議》,廣(guang)東省(sheng)(sheng)(sheng)教(jiao)育廳(ting)(ting)與(yu)(yu)(yu)廣(guang)東省(sheng)(sheng)(sheng)廣(guang)播(bo)電視網(wang)絡(luo)股(gu)份有(you)限公司簽訂了《廣(guang)東省(sheng)(sheng)(sheng)教(jiao)育廳(ting)(ting)與(yu)(yu)(yu)廣(guang)東省(sheng)(sheng)(sheng)廣(guang)播(bo)電視網(wang)絡(luo)股(gu)份有(you)限公司戰略(lve)合(he)作(zuo)(zuo)框架(jia)(jia)協(xie)議》。各方將發(fa)揮各自優(you)(you)勢(shi),為廣(guang)東進(jin)一步完善數(shu)字(zi)資源(yuan)服務(wu)體系,擴大(da)優(you)(you)勢(shi)教(jiao)育資源(yuan)受益面,推動(dong)基礎(chu)教(jiao)育擴優(you)(you)提質提供(gong)資源(yuan)與(yu)(yu)(yu)平(ping)臺支撐,同心合(he)力開(kai)創廣(guang)東基礎(chu)教(jiao)育高質量發(fa)展的新局面。